企业是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这部机器存在的问题越多,其运转的速度就会越慢,效率就会越差。不断地揭示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古语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跨入21世纪后,中国的网印标牌企业面临着哪些问题?广告企业自身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网印标牌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集国内企业界的研究成果,结合网印标牌业的特点,提出以下一些问题,以供业内人士对照分析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1.对传统的信息渠道较依恋,认为已轻车熟路;对新的信息渠道想尝试又有顾虑。在中国至少有十万户网印标牌企业,上规模的企业也有数千家,但在英特网上能查询的网印标牌企业,其数量却只有几十家。在经历了创建网站、发布信息、收集信息等方式进行企业宣传和网络营销后,一些企业感觉效果不大,甚至不好,热情由高至低,甚至有所怀疑,以至产生出不信任电子商务的想法
2.企业转制后,网印标牌企业中公有制企业已为数极少,追求眼前效益、忽略长远效益的问题增多。不信有钱买不来人才,对员工培训开始冷漠,对企业管理培训咨询的价格、质量、行情心中没底。企业转制后,人员流动的速度加快,有的员工参加培训后不久就离开了公司,使企业对于培训失去了信心,对是否继续培训员工持怀疑态度,或对培训工作束手无策。
3.推行、建立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获得了证书。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产品质量问题和原来差不多,不合格率并没有下降或变化不大;员工改善品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精神面貌依旧;大量“低效”、“无用”的表格,平时根本无法维护,为了保持一张所谓的“国际认证证书”,每到外部审查前,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临时编数据、填表格。不搞“两张皮”不行,想搞一张皮又觉得很难,不知道从何做起。
4.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项目,但是离预期目标相差太远或差距较大。资源不足特别是资金和人才(专用的可匹配的人才)不足,对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感到力不从心。有疲惫感,情绪波动大,对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缺乏信心。特别是一些家族型的网印标牌企业,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更多。
5.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网印标牌业就是服务业”的共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时常在作祟。目前“以消费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消费者满意”这一服务业的口号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深入经营管理者头脑中,然而,这一重要观念在国内的一些网印标牌企业中,还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多,落实在制度上和行动上的少。
6.没有按照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全面规范员工的各种作业和工作行为,没有对员工的各种作业和工作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作出明确的规定,现有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科学、不合理、不符合实际需要、执行不力。员工没有养成“有规定按规定去做”的职业素养,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7.生产现场比较混乱,各种零配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装夹具随意摆放,废料、垃圾随意乱丢,各种必要物品没有明确标识,没有按定点、定容、定量的要求放置。没有要求,不会要求,要求不到位,有要求执行与监督不力,都是问题。
8.追求用工的低成本,临时工、文化层次低的农民工多,缺少正规培训,形成单能工的比例高,专业技师的数量少的不合理的局面。临时工抱临时观念不足为奇,网印标牌业的一些特殊技能岗位已人才匮乏。企业生产的瓶颈工序增多,人才瓶颈突出。
9.机械设备不是每一位作业员都有能力操作即没有标准化,作业方法也没有标准化,经验在生产中仍占较重的位置,各生产主要工序的人才青黄不接。产品加工作业流程不尽合理,物流较乱、运输距离延长。允许销售量自由变化的幅度很小,能够实现销售量自由变化所需的时间很长,传统的“定员制”观念根深蒂固,无法解决淡季任务不足但人员不能减少、旺季任务繁重设备即使满负荷工作也完成不了生产任务的矛盾、购置大型设备或生产线的投入过大或者购置后利用率不高的矛盾。
10.用传统的方法开发新产品使开发周期过长,不能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使新产品销售量只有原计划的50%甚至更少,无效投入增多。对新产品信息了解得不够,满足于现状,开发性研究的能力不足。
11.采用传统的主要依靠事后把关的品质管理方法:加工零件或生产产品→质量检查→挑出合格品或合格批→交给用户。对于能返修的不良品要进行返修,或降级使用;对于不能返修的不良品,则报废。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源上保证质量。
12.对企业形象和员工形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为无所谓。机器设备放置不合理使半成品增多、搬运距离延长、无效作业增多。机器设备保养不力,使故障增多、精度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原材料、在制品、完成品、待修品、不良品等随意摆放造成混料、堆积、呆料,增加了清理与寻找的时间,使人员无效走动的时间增多。工夹量具等杂乱放置,增加了寻找时间,易损坏与丢失工具。多余的搬运造成时间、空间、人力、工具的浪费。各种过多且完全可以缩小一半以上的库存(零部件、半成品、成品、已向供应商订购的在途零部件、已发货的在途成品)造成占用资金、增加额外的管理费用、使先入先出作业困难等现象。生产线的品种切换因上游工序发生延误将导致下游工序无事可做、劳逸不均,由于不懂科学的管理、没有管理创新和全员参与改善的氛围造成事先没有预见、规划不当的现象,管理人员不断在企业内部处理紧急问题。
13.资金状态不佳,没有融资的勇气和能力,凭自身的积累“滚雪球”,资金矛盾比较突出。领导的精力经常被资金问题牵扯,工作效率因资金问题变低,有时还不得不放弃一些产品定单和开发项目。
14.缺乏市场开发的紧迫感,对市场开发的认识有偏见,眼睛只盯在销售市场上。市场开发不只是产品销售市场的开发,还应该包括材料供应商的开发、生产协作商的开发、新产品研究合作单位的开发、企业急需的人才的开发。在开发中,热情高但后劲不足;想到哪里干哪里,缺乏计划性、系统性、严肃性与配套性。
15.对社会大环境的冲击比较茫然,对企业“小环境”的营造不知从何下手。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引导,打牌、打麻将、说三道四、打情骂俏、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之风任其发展;企业上层、中层、基层的问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上行下效,难以形成良好的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
16.受网印标牌企业传统的“饿不死,胀不呆”观念影响,小富即安。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产品十几年一贯制,营销的领域十几年一贯制,运用的手段十几年一贯制,信息的往返渠道十几年一贯制,产品开发和推向市场的套路十几年一贯制。满足于在已有的圈子里蹦,不敢跳到圈子外。